近日,2025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广东省现场决赛在华南农业大学落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参赛团队凭借出色表现斩获金奖3项、银奖1项、铜奖4项。同时,学校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成为本届大赛为数不多获此殊荣的民办高校,彰显了我校在深化新文科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成效。


自大赛启动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统筹赛事组织工作。学校教务处联合各二级学院,积极动员师生参与,共收到各学院推荐的参赛项目百余项,参赛学生近700人次。经过校内选拔赛的严格遴选,最终推选8个优秀项目晋级省赛决赛。备战省赛期间,学校邀请校外专家组成指导团队,对推荐项目开展了针对性的项目打磨和模拟答辩会,从项目立意、方案设计到现场展示等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指导。

获奖项目名单
据悉,本届大赛由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广东省省赛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华南农业大学承办。赛事以“融创赋能 实践致新”为主题,致力于推动文科教育“脱虚向实”,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战型文科人才。赛事共吸引了全省43所高校的3700支队伍报名参赛,最终219支队伍进入省级决赛。
本次大赛中,我校获奖项目充分体现了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责任担当。各参赛团队立足专业优势,聚焦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从文化传承到乡村振兴,从产业发展到社会治理,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使命意识。这些项目不仅具有理论创新价值,更注重实践应用效果。学生们通过深入调研、实地考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展现了出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以“跨界融合、实践创新”为核心理念,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推动文理渗透与文工结合,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次大赛的优异表现,是我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多元实践平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新文科建设,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金奖项目简介
“麟迹乡脉”活态传承理论下上围艺术村舞麒麟场域重构路径研究

参赛组别: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
项目负责人:冯月霖
团队成员:黄炜婷、彭雨芩、黄子轩、林格如
指导老师:钟肖英
项目简介:项目立足乡村振兴与非遗保护的战略背景,聚焦深圳龙华上围艺术村,以省级非遗“樟坑径舞麒麟”为核心,探索非遗与乡村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基于活态传承与场域重构理论,团队设计“麒麟秘境”系列体验模式,通过推动商户专题化改造、设计特色门票与打造全流程体验环节,构建“非遗体验+艺术消费”闭环。
瑶家花农场

参赛组别: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
项目负责人:何励璇
团队成员:冯文慧、郑平超
指导老师:刘金玲、张玉冰、张斯童
项目简介:项目聚焦粤东黑猪、大白花猪等本土珍稀猪种保护,创新运用数字化平台与新媒体营销,构建“以商促保、文科赋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了服务乡村振兴与种业振兴战略的新文科有效实践案例。
数字“智”造蓝莓——从化乡村振兴

参赛组别: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
项目负责人:蔡铠蔓
团队成员:朱梦蝶、骆雨蝶、丘莎、王博、刘婉淇、吴文佩
指导老师:刘春贞、梁爽
项目简介:项目聚焦蓝莓产业,以从化为核心示范区,携手广州智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其突破性品种“南高系列大果蓝莓”,交叉融合商学思维、文化创意与大数据算法,努力探索以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来源:教务处 编审: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