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推动教育教学创新与高质量发展,2025年8月4日至8日,学校组织14名教学管理人员及骨干教师,赴北京大学参加由北京大学与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联合举办的“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研修班”。
研修聚焦“法治化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强国战略”“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等核心议题,通过专题授课与案例研讨,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前沿理论指导与宝贵实践经验,助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质增效。

筑牢法治根基,规范发展路径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政策法规司处长李连宁系统回顾民办教育法治化历程,强调善用法治思维,坚守底线,保障师生权益、完善监督与立法是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赵康剖析民办教育发展挑战,呼吁各院校牢固树立法治思维、规范办学行为,把握机遇实现内涵式、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拥抱智能技术,革新教学模式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陈江教授生动展示了AI技术在教学场景的创新应用,提出“多模态工具+全场主观题”的教学模式,阐释技术革新对提升教学效率、变革教学模式的关键作用。
聚焦质量内核,夯实育人基础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深入解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等建议,同时强调提高教师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重要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系主任沈文钦副教授讲授科研方法论,指导运用“问题阶梯法”构建逻辑链,遵循全面性、阶段性、争鸣性文献综述原则,通过理论、方法、现象创新实现学术贡献。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主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孙华教授强调专业课教师需强化课程思政意识,通过健全制度、深化实践,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
强化战略保障,坚守育人使命
大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沈阳化工大学原校长李志义教授解析评估指标体系核心内涵,突出质量保障体系的战略地位,指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路径,并重申党的领导是民办高校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常任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邓传淮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要求民办高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与使命,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研修期间,我校参训教师全程投入,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课后研讨,与授课专家及兄弟院校同仁深入交流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经验,显著拓展了学校教师的学术视野与教育理念,深化了对国家政策与前沿趋势的理解与把握。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教学队伍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将其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本次研修活动是学校加强师资培养、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研修成果转化,将法治思维、AI技能、学术规范及“大思政”意识融入教学实践,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筑牢根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教务处 编审:党委宣传部